室内氡气的来源较为广泛,核心是氡元素从含放射性物质的载体中释放后,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室内环境。其主要来源可分为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两大类,具体分类及细节如下:
氡是铀、钍等放射性元素衰变后的产物(惰性气体),广泛存在于地球岩石、土壤、水体中,因此自然环境中的载体是室内氡的核心来源,主要包括以下 3 类:
土壤与岩石(占比最高)
地壳中的花岗岩、页岩、砂岩、磷酸盐岩等岩石,以及富含铀、钍的土壤,会持续释放氡气。这些氡气会通过以下途径进入室内:
建筑物地面的缝隙、裂缝(如地砖 / 石材与地面的接缝、混凝土裂缝);
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墙体、地面(直接与土壤 / 岩石接触,氡气渗透更直接);
地基下方的土壤气体渗透(氡气密度比空气大,易在地下积聚后向上扩散至室内)。
建筑材料(与室内装修密切相关)
部分建筑或装修材料本身含有放射性物质,会缓慢释放氡气,常见材料包括:
天然石材:如花岗岩(尤其是红色、绿色等深色品种,如杜鹃红、印度红)、大理石(部分品种)、板岩等(之前讨论的 “石材放射性” 即与此相关);
墙体 / 地面材料:含粉煤灰、矿渣的水泥、混凝土砌块、砖(若原料中铀、钍含量较高)、石膏板(部分天然石膏原料可能含放射性物质);
其他:天然砂岩制成的装饰板、某些陶土瓷砖(原料含放射性矿物时)。
室外空气与水体
室外空气中本身含有低浓度氡气(来自大气中岩石 / 土壤的释放),会通过门窗缝隙、通风系统进入室内;
饮用水(尤其是地下水,如井水、泉水):若水源流经含铀、钍的岩层,水中会溶解氡气,烧开时氡气会随水蒸气释放到室内(但此途径贡献的氡浓度通常远低于土壤和建材);
其他水体:如加湿器用水、鱼缸水,若使用地下水,也可能少量释放氡气。
人为活动可能间接引入或促进氡气释放,主要包括:
燃料燃烧
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等燃料中,可能含有微量的放射性物质(如铀),燃烧时会随烟气释放氡气;若厨房通风不良,会导致氡气在室内积聚。
建筑施工与装修
其他特殊场景
综上,室内氡气的来源以土壤渗透和建材释放为主,室外空气和人为活动为次要来源。因此,降低室内氡浓度的核心思路(如通风、选用低放射性建材、密封地面缝隙)也需针对这些主要来源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