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出合肥,沿合马路行至19公里处,便到了肥东县桥头集镇,龙泉山就坐落在这里。
59岁的张建芳,是土生土长的龙泉山人。他站在村头的诊所旁指着满山绿树感叹道:栽了砍,砍了栽,终究成荫了,不容易啊!
受多种因素影响,龙泉山的生态绿化“三起三落”。如今,在当地政府的积极保护下,“几经沉浮”的龙泉山又恢复了原貌,重披绿装。在植树节来临之际,记者前往肥东县桥头集镇实地采访时见证了这一切。
青山绿水几多浮沉
刚进龙泉山,就能感受到一阵阵清新空气扑面而来,远看青松翠绿,近听泉水潺潺,令人心旷神怡。而几年前,这里到处弥漫着矿石粉的烟尘,令人窒息。
桥头集镇红光村大赵组的张建芳告诉记者:他家附近的这个小山坡,曾是个乱石堆,在20世纪60年代,通过人工植树,发展成了树林。
“龙泉山是神圣的。刚懂事的时候,每到春节期间,村里的孩子们都要成群结队地去龙泉山上游玩。”龙泉山开采企业关闭工作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回忆道。
然而,龙泉山的“美”却来之不易,“称得上‘三起三落’。”桥头集镇党委委员吴少华告诉记者,早年种的树,由于多次被砍伐,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了大面积补植,生态有所好转。但在2000年以后,又出现了一次波折。
花钱买生态广植树
据肥东县国土资源局的桑仁聪介绍,肥东东部沿山共涉及6个乡镇,龙泉山是其中之一,盛产多种矿石和建筑用的砂石等。2000年以后,矿石开采迅猛发展,让一部分人获得了利益,但生态破坏严重,群众怨声载道,“山被挖得像狗啃的一样”。外来投资者到了桥头集,看了都直摇头。人大代表也多次呼吁,不能吃“子孙饭”,不能这样乱轰乱炸了。
“因粉尘太多,白灰落到树叶上,合马路沿线‘层林尽染’,一片雪白不见绿,导致不少树木‘窒息而死’。”肥东县环保局李昌乐说,龙泉山位于合肥上风口,这里粉尘太多对合肥城市环境也有一定影响,淘汰关闭矿山企业,植树造林恢复生态,刻不容缓。
所幸的是,肥东县认识到了这一点,果断决定限制开山采石,并依法对60家矿山石料企业进行淘汰关闭,同时广泛植树补绿,才使龙泉山逐渐恢复到今天的面貌。
主动转型持续发展
由于淘汰关闭矿山石料企业产生经济损失,空缺如何填补?对此,桥头集镇红光村党支部书记张传江并不担心。他说,该村所属的一家石料开采加工企业,每年上交3万元给村里。现在企业被关闭,但由此“整”出了1200亩山林地,将它流转出去,用于发展农林业,每年承包服务费会远高于3万元,农民还能参与耕种,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通过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不受影响,关键把环境搞好了,人过得也舒坦。”张传江说。
抢抓机遇,主动转型的还有一些石料开采加工企业主们。葛庆宗就是其中之一。几年前,他在老家桥头集办起了一家铁精砂加工厂,效益可观。为了响应政府保护龙泉山的号召,他在企业关闭前就主动转型,到附近的马龙山承包了700亩山林地,用于发展苗木种植。“土地流转承包协议刚刚签好,除了种苗木以外,还打算搞一点生态养殖,林下散养土鸡,水塘里养鱼养鸭。”葛庆宗说。(李德久 柳书节)
一、肥东县为保护山体关停全县42家石料厂
肆无忌惮的开采,在带来有限收入的同时,带来的问题却是极其严重的:山体被破坏,山林被毁坏;环境污染严重,给居民造成了严重的健康威胁;作业条件差,极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长期超载超限运输石料,导致道路损毁严重······这些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部门开始介入,整治工作不断开展。
严整治:关停石料厂没得商量
今天上午,肥东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整治工作一直没有间断,为保护因石料开采而遭受严重破坏的脆弱山体,逐步恢复青山绿水,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来源,肥东县制定了《肥东县依法淘汰关闭矿山石料企业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县42家石料开采企业进行依法关闭。
“关停的时间表是今年3月底,据介绍,这42家企业中,目前已有35家矿山石料企业完成登记有效固定资产的拆除工作,并通过验收工作组的验收(其中27家企业已于春节前拨付了依法淘汰补助资金;近期验收合格的7家企业的补助资金正在拨付之中;另外验收合格的肥东县荣庆石料厂因未提供单位账号,其资金暂时没有拨付)。还有3家企业正在拆除之中,预计不久就可拆除完毕。此外还有一家因为高铁修建问题,由建设方与石料企业进行协商,但截止时间也是在今年3月底,目前也已经关停。
“如果这些企业全部关停之后,根据政策给予的补偿款大约在5000万元”,该负责人介绍说,除此之外,当地政府还对合店路、合马路等道路沿线的126家石料破碎企业、火石粉加工企业进行关停。“关停这些企业的难度,比关停那些石料厂难度还要大很多”。
但整治工作并非一帆风顺,还有另外3家企业未能按期完成拆除任务:肥东县西山驿志发石料厂拒不拆除;肥东县西山驿鑫鑫石料厂属联营企业,其中一位合伙人已将部分厂区拆除完毕,但另一合伙人却拒不拆除剩余厂区;肥东县桥集白云石料厂,目前已拆除一半,剩余厂区企业主拒不拆除。
对于这个问题,肥东县相关人员表示,这3家企业其实只属于2家所有,目前都处在诉讼阶段,下一步的工作要根据诉讼进程来定。
防反弹:给每个乡镇长定责任
由于开采石料的问题由来已久,利润很大,想要一次性彻底解决难度很大,也很容易出现回潮和反弹。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石料厂的利润还是比较大的。由于现在石子需求量很大,价格也比以前涨了很多、一个普通规模的采石厂,一般每年都有上百万的利润。正是在这种高额利润的吸引下,一些人置法规于不顾,采取很多手段来欺瞒,企图继续经营下去。
还有一些零散的经营者,时常私挖滥采,到处打游击。一旦被发现,就溜之大吉,换个地方继续偷挖偷采。这些流窜的“游击队”给整治带来了很大难度,不断形成回潮的现象。“近期就处理了4起非法盗采事件”,相关人员介绍说,工商部门当场予以扣押,并进行查处,其中3家正在查处之中,另外1家准备移送司法部门进行立案处理。
为防止偷挖盗采现象的发生,下一步当地部门将做好山体宕口的封闭工作,只有把宕口封闭好了,才能真正杜绝偷采行为。截至目前,古城镇、包公镇和长临河镇都已完成宕口的封闭工作,其他一些乡镇也正在逐步推进这一工作。
但由于点多面广,相关职能部门很难全面履行监管职责,因此就对乡镇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矿山所在村组层层签订管护责任状,将责任落实到人,每个宕口都落实了1名乡镇领导、2名村民作为责任人,负责日常管护,发现违法开采行为将立即举报。(魏永)
二、肥东龙泉山满目疮痍 矿山开采已被全面叫停
4月14日上午,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工作人员前往肥东县实地查看对石料厂的整治情况。昨晚,本报记者对肥东县受破坏比较严重的龙泉山进行了探访。龙泉山,位于肥东县桥头集镇,曾经云集于此的采石场让这里满目疮痍。
风景:除了运料车还是运料车
车辆行驶在合马路上,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颠簸,双手拿着手机甚至很难写出一个字。合马路的颠簸和破败,很大程度上要拜运料车所赐,只因它不仅是连通合肥和巢湖的要道,更是石材由龙泉山等地运往两地的必经之路。
“合马路上有两样东西不缺,一样是石头,一样是运送石头的车”,在前往龙泉山的路上,司机余师傅和记者开起了玩笑,但事实却正是如此。满眼望去,合马路道路两旁有厚厚的一层石子,完全掩盖了泥土的颜色,这是过往运料车长期散落石子的结果,大石头被倾轧成小石子,小石子被清洁工扫到了路边。
除了运料车还是运料车,堪称是合马路上一道另类的风景。在记者睁大的双眼中,每一分钟都不会少了运料车的身影。“几乎每辆大货车都是超载的,只从车斗内高高耸起的石料就能看出来”,曾经开过货车的余师傅一语道破玄机,“合马路之所以一直以来都破破烂烂,首先是因为超载现象严重,其次是散落石料在道路上被倾轧。”就在余师傅侃侃而谈之际,一队外观一致的运料车迎面而来,记者数了数,足足有23辆之多。
合马路上的运料车来自何处?会不会有一大部分是从龙泉山而来?汽车从合马路下来,行驶在通往龙泉山的小道,再也难见运料车的出现,扬尘、石子也变得稀薄起来。那个以采石著称的龙泉山变了,真正的风景会不会就在前方,满怀希望汽车加足了马力。
怨言:这里曾经是是非之地
层层又叠叠,远观龙泉山还能让人找到对山峦的希冀。无奈,走到龙泉山跟前,映入眼帘的是残缺不全的山体,几乎每个山头都被硬生生削去一半,裸露出灰黄的岩块,刺得人双眼生疼。
“这里曾经不是这样的,但很多年前就已经变了”,55岁的张和明就住在龙泉山的山脚下,是为数不多还留在家中种田的当地人。龙泉山附近没有秀水,但“山青”是多少代人的财富,只不过如今“山青”也只留在了记忆中。 “不记得第一次听到炮声是什么时候,但地动山摇的那种感觉,到现在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张和明介绍说,短短几年时间,龙泉山山脚下冒出了近40家采矿场,不分昼夜地在山上开采石料。采石场刚刚在龙泉山开起来,张和明和一些村民就去交涉过,但看着企业手中的合法证件,村民再也找不到阻拦的理由。
改变不了龙泉山命运,居住在龙泉山下的张和明只能慢慢接受改变。在张和明的记忆中,采石场的到来不光毁了龙泉山,还把龙泉山变成了一个是非之地。这么多家采石场集中在一起,难免会有生意上的摩擦,解决摩擦的方式一开始是明争暗斗,后来慢慢就演变成了大打出手,“自从采石场多起来,镇上的警车三天两头往这里开。”时间长了张和明也就见怪不怪。
时过境迁,随着周边采石场全部被叫停,龙泉山仿佛又恢复到了往日的宁静,只是留下了难以治愈的伤疤。张和明告诉记者,采石场全部关闭以后,村里的人有大半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像他一样在家种田的寥寥可数。
理解:靠山吃山是吃子孙饭
38岁的肥东县桥头集镇龙泉山村村民张军,十多年前开始,就和同村的许多人一样,在山上的矿山开采企业里打工谋生。2007年10月,张军拿出了家里的几乎所有的积蓄3万多元,购买了一辆二手的运料车。此后,他开始在山里为企业运输石料。
“现在都不让开山了!我的这辆车也算是彻底报销了。”张军笑着对记者说道,面容中显露出他这样的年纪不该有的苍老和皱纹。张军介绍,买了运料车干起运输石料的生意后,他的家庭经济状况很快就有了显著的改善。“平均每月都三四千元的收入,那是种田种地没得比的,也比干小工挣得多了!”不菲的收入,让这个朴实的男人一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但他没有丝毫怨言。2009年底,龙泉山地区18家矿山开采企业一律被依法实施关闭,张军所在的企业也在其中。随后,张军转移到了东城。可是,2010年底,东城的矿山也全部被叫停了。现在,龙泉山地区的矿山开采被全面叫停,张军和运料车也就赋闲在家。
据了解,在桥头集镇龙泉山地区,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村民从事着与矿山开采相关的工作。关闭矿山企业,对于像张军这样的村民,直接意味着收入的减少。然而,对于政府关闭企业的行为,张军却显得颇为理解。“靠山吃山,是吃子孙的饭,山总有开完的那一天,而且,矿山开采的过程中,粉尘、噪音也对我们村民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张军说。(李后祥 罗敏)
三、肥东关停石料厂 山体恢复后拟开发生态旅游
轰隆隆的开采石料的爆破声在肥东县响了很多年,肆无忌惮的开采让山体变得满目疮痍,也给居民们的安全和环境带来了很大影响。今天上午,记者跟随市人大常委会工作人员前往肥东县实地查看对石料厂的整治情况。
话感慨:整治后干净漂亮多了
4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肥东县店埠镇熨斗山。下了车子,眼前的景象比先前想象的要好:原本以为这里开采石料该是脏兮兮的,没想到却非常干净,以往那些满载着碎石的大货车飞奔的情形不见了,也不再有粉尘弥漫。而且这里的树也很多,难道没有因为开采石料而被毁坏?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很多树都是停止开采石料后重新种上的,原先的那些树早都被毁了。
有村民告诉记者,现在这里的环境还不错,但以前可不是这样的。那时因为有很多地方都有石料厂,天天在炸山采石,粉尘飘得到处都是,整个村子里都灰蒙蒙的。最明显的就是,那些树叶上都落满了粉尘,看不出一点绿色来。由于肥东处于合肥市区东南角的上风口,灰尘粉末容易弥漫进来,甚至会对合肥的空气质量有一定影响。
以前因为灰尘大,村民们根本不敢在外面晒任何东西,因为只要被子拿出去之后,很快就落满了灰,怎么弄也打不干净。有村民说,很多人喜欢吃咸肉、香肠,但在这里却没法晒,只好托其他乡镇的亲戚帮忙晒一点。
“现在这些都不再是问题了”,不少村民感慨说,现在终于可以搬个凳子到外面晒晒太阳了,整治之后村里的环境是最大的变化。
谋发展:关了石料厂迎来新景区
石料厂被关闭了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可是很多村民在拍手称快的同时,也在思考另外一个问题:没了石料厂,将来的收入从哪里来?石料厂被关停了,这些地方下一步用来做什么?
这确实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以龙泉村为例,以前这里有近10家石料厂,每年上缴给村里的管理费就有好几万;一些村民还可以在石料厂干活,挣点辛苦钱。而石料厂关闭后,这些收入就都没有了。在这个问题上,似乎遇到了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有一条底线不能突破,那就是即使经营石料厂的收入再多,但因为不利于环保,属于违规行为,必须要舍弃”,相关负责人表示,不能为了村民增加一点收入,就允许大家做违规的事情啊。
为解决村民们今后的收入问题,肥东县有关部门已经提前开始思考了,目前也有了一些思路,准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文化产业。那些被开采毁坏的山体上,现在已经重新披上了绿衣,一棵棵树木正在抽枝发芽,接下来绿化工作还会继续加强,重现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景象。
“环境改造好了之后,下一步的开发就容易了”,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肥东县正在积极谋划,希望将龙泉山打造成为生态旅游休闲文化产业基地,下一步的招商工作就准备围绕着旅游休闲文化产业来进行。而那些废弃的塘口也大有用处,可以开发设置成人文景点。这些项目实施后,都将给当地村民带来大量的收入。
此外,石料厂关闭后,对那些经营场地进行了整理,山地林地也进行了土地流转,村民因此也增加了不少收入,如果算上将来发展旅游带来的收入,将比以前高出很多。而且更为关键的是,这些收入是绿色的,是可持续的,更是充满希望的。
同时当地政府还有另外一个设想,就是“先关再开”。也就是说,把这些石料厂全部关停后,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整理,加以规范,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再通过招投标的形式,通过一些大企业来进行有序规范的开采。
政府石料厂关停了,不过还有不少没来得及运走的石料。这些石料目前还在陆续运走,至于石料彻底清运的时间,肥东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还没有最终确定下来。(魏永)
四、采石场全面叫停 肥东龙泉山之伤谁来治愈
时过境迁,随着周边采石场全部被叫停,龙泉山仿佛又恢复到了往日的宁静,只是留下了难以治愈的伤疤。面对是非,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开始思索:生活在哪里?未来在哪里?龙泉山的未来又在哪里?
细观龙泉山居民的“后采石生活”,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盲目的背后必然有着沉重的代价,只希望龙泉山之殇今后不会再重演。
转型:苗木种植前景很广阔
昨晚8点左右,记者驱车沿着一条山路,上山探寻曾经的矿石开采厂。这时,夜色早已完全笼罩着四处的山脉,一弯新月在天空中显得格外惹眼、明亮,但下方山林却几乎都是在一片漆黑之中。车子在山路上行进了许久,突然,山腰里的数点灯光吸引了我们:莫非还有人趁着夜色违规开采?
顺着灯光,前方出现一条新开辟的岔路。沿着岔路继续往前,借着汽车的灯光,记者看到,岔路上垫着的是新翻的泥土,两旁堆积着一片片被砍伐不久的杂草和树枝。继续向前,道路两边的杂草堆旁多了一排排新栽种的苗木。有樟树、广玉兰,还有挂着花朵的樱花树苗……
很快,一个拿着手电筒的中年男子进入了我们视野。“前面已经没路了!”我们车子刚一停下,男子就上前提醒我们。来人叫杜建文,是龙泉山地区的村民,曾经是当地一家采石场的投资人之一,随着附近采矿企业的全面叫停,他转而承包山林进行苗木种植。
“光靠矿石开采,肯定不是长久之计,也浪费了龙泉山宝贵的资源和潜力!”杜建文告诉记者,早在几年前,他就结识了肥西的一些苗木种植户,并有意识地进行了考察。当政府叫停矿山开采时,他立马就意识到:需要转型了。今年正月十五刚过,他就带着弟弟和其他几位村民开始植树。目前,已经投入了30多万,种下了近千株各种苗木,有的还是相当名贵的树种。对于自己的转型,杜建文显得颇有信心。“技术方面,我们特别请了专家来指导,政府也有一定的支持措施,现在城市都在大力发展绿化,苗木种植的市场肯定是很广阔的!”
意外:封山后石材价格暴涨
告别了杜建文,汽车继续往上爬,在山顶的一处采石场记者又看到了灯光。寻觅着灯光的踪影,我们见到了守在山上的老席,曾经的他也是采石场老板,如今还守在山上是因为放心不下剩余的石料。
走进老席的住处,他正侧卧在一张小床上。记者没有亮明身份,只是声称要购买山上的石材。听到要来买石材,老席猛然从床上坐了起来。
“我想要点新开采的石料,你这里能搞到吗?”老席先是摇了摇头,转而推荐起了自己的存货,“所有的采石场都关了,不可能再搞到新石料,其实新的旧的都一样。”
接过老席的话茬,记者和他聊起了他的石料。原来,老席的采石场去年10月被叫停,余下大量石料等待出售。尽管山上的存料还有不少,但老席丝毫不担心销路。“现在各种石料都涨价了,但来买石料的人比以前更多了,一是因为不买就买不到了,另外是因为马上山下就要修路,山上这些石料到时都不够用的”,守着水涨船高的石料,老席也不无叹息。他告诉记者,因为采石场的关停,让他亏了很大一笔钱,盼着把剩余的石料早点卖掉。至于今后,老席不愿多谈,一个60多岁的老人,或许已经没有当年的精力可斗志。在离开时,因为记者不买石料,老席微微有些失落,但还是给记者留下了联系方式,“欢迎随时订货”。
牵挂:龙泉山之伤谁来治愈
后采石生活,龙泉山下的居民过的各有不同,其中酸甜苦辣五味杂陈。抛开开山采石的是是非非,龙泉山下的居民都希冀着龙泉山能越来越好,而依旧耸立着的奄奄一息的龙泉山,成为了当地居民最大的牵挂。
“你从这边看,龙泉山的山头被开采了一半,实际上对面的情况也是一样,现在留下的只是一块没有依靠的石头”,杜建文所处的大横山和龙泉山相依偎,只是大横山没有破坏得那么严重,依然能够让他和老席等留在山上讨生活。“龙泉山上每个采矿场上山的堂口,都被水泥墙封了起来,车辆都不给上去了”,望着摇摇欲坠的龙泉山,杜建文很是担忧,“这样放在那里也不是办法,要么通过绿化让山体慢慢恢复,要么直接把山体铲平。否则,它是一个很大的隐患,住在山脚下怎么能让人放心”。
不论是否伤害过龙泉山,但只要今后还住在山脚下,对龙泉山的未来自然有着一份牵挂,不过时至今日,清醒过来的众人依然不知道怎么改变龙泉山的命运,未来的龙泉山究竟会怎样。
{同福(国际)石材城 http://www.ahtfsc.cn}
以上信息来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